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Email

资讯中心
 

驰名商标是企业的金字招牌

2012-04-20    查阅 3911
稻花香里说丰年
——“新农村建设领军企业”案例
 
移步在柏临河畔,犹如置身宜昌市的后花园,清澈的柏临河波光粼粼,醇厚的酒香沁人心脾,绿树成荫的街道,栉比鳞次的楼房……眼帘所涉,无不焕发出现代庄园的气息,给人留下的印象已经远非一个小城镇可以比拟。人们一定无法想像,原来的龙泉铺,一条老街几座瓦房,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不过区区十多年的时间,龙泉镇为何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这是龙泉老幼皆知的秘密:没有蔡宏柱就没有稻花香,没有稻花香就没有新龙泉。“稻花香”商标经历了一个“化蝶”历程
织茧:稻花香商标的艰难之生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鄂西北农村,这场伟大的改革让世界都为之震惊,既带给了农民空前的丰收喜悦,也带给了他们许多的躁动与不安,于是乎,大批的农民为了城市的美好生活,而舍弃了曾被他们视为生命的肥沃土地。然而,正值而立之年的蔡宏柱,在此时却作出了异于常人的抉择,毅然选择将脚跟稳稳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龙山村。这年春天,他将庄稼人立足乡村办厂经商、誓拔穷根的决心与信心,说得诚能格天,终于说服村支书陪他五进信用社贷到1500元钱,邀上村里两名合得来的兄弟,在村头住过知青的两间土房子里支起三口大缸,办起柏临酒厂。      
1992年,由于整个白酒行业不景气,加上川酒的压力,酒厂销售出现大滑坡。为摆脱困境,蔡宏柱率领一班人五上四川延师取经,凭借真诚和勇气请来原四川五粮液酒厂的老工程师做顾问,几经研制探索,终于酿造出了好酒。
“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酒,怎样“吆喝”才能得到大众认可呢?这时的柏临酒厂使用的是“龙凤山”牌商标,不易记更不响亮。区工商局提醒企业:酒虽好,但没有一个好商标可不行。建议企业选一个有文化底蕴、品位高的好名字。建议得到了采纳,当地的文化名人姜秉彝为酒厂取名“稻花香”,来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和《鹊桥仙》(松岗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稻花香”富有文学色彩,雅俗共赏,寓意深刻,“稻花香”好在一个“香”字,稻花一香,丰收在望。区工商局认为“稻花香”极具文化品味,可以作为商标。但在注册时发现“稻花香”商标已被辽宁省辽阳市海城市一个葡萄酒厂注册,后几经周折,1996年终于花5万元从一个老太婆手中买来。于是工商部门安排有多年申办商标经验的干部,帮助企业五易“稻花香”图文组合设计,由姜秉彝书写,达到了如今美观大方、印象深刻的显著效果。在注册这一商标的同时,将“稻花香”作为企业的字号名称登记使用。从此,“稻花香”从龙泉走向宜昌,又从宜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破壳: 稻花香商标的涅磐之旅
企业有了商标还不够,还要加强商标培育,使之在市场更有影响力。
早在1998年,区工商局就把“稻花香”列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培育对象,推出了点名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举措。帮助企业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建立健全了10多项商标管理制度。
1999年,“稻花香”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2005年,“稻花香”被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稻花香”市场认可了,名气也变大了,“李鬼”也随之而来。怎样有效保护“稻花香”商标专用权?稻花香集团申请注册商标200多件,在白酒、饮料等数十个类别中,同时申请注册了多种字体和图文组合及“香花稻”、“稻花”、“稻花苑”、“ 稻花村”、“ 稻花宴”等18种国内防御商标,还注册了6种国际商标,有效防止了恶意注册行为的发生,强有力地维护了“稻花香”的品牌声誉。为了有效遏制假劣产品,区工商局还与稻花香集团成立了联合打假专班,常年向企业派驻有丰富打假经验的执法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工商亮剑”执法行动。近两年来,先后20多次赴江苏、安徽、江西、河南等省254个县市(区)开展“打假保名优、打假保节日”等执法行动,行程20000多公里,查扣假酒8702件、假冒“稻花香”瓶装白酒包装箱1900余套,端掉窝点22个,移送案件1起,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有效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稻花香还充分利用驰名商标这块金字招牌维护企业权利。2006年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在申请注册“稻花香”商标期间,就开始生产“稻花香”牌农药。“稻花香”商标本来是湖北稻花香注册并使用在“白酒”类商品上的,可市场上却出现了“稻花香”牌农药,极易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给湖北稻花香的商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湖北稻花香及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商标异议申请。最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裁定:鉴于湖北稻花香注册并使用在“白酒”商品上的“稻花香”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故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第3195104号“稻花香”商标不予核准注册。
湖北“稻花香”与浙江“稻花香”商标官司更是引起社会的关注。
原来在2002年5月7日,浙江义乌市稻花香食品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第1763593号“稻花香DAOHUAXIANG”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30类八宝饭、方便米线等食品。得知此事的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为不满,认为自己早在1992年就开始使用“稻花香”商标及名称,1998年就注册了“稻花香”商标,而且核定使用的商品也是第30类的酱油、醋及29类豆制品,义乌稻花香公司此举属于恶意注册,侵犯了自己的在先权利。2002年10月15日,湖北稻花香向商评委提出撤销义乌稻花香商标注册的申请。
对湖北稻花香的争议申请,商评委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评审”。2008年12月10日,义乌稻花香逾期向商评委提交了一份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的(2007)营民三初字第174号民事判决书,该判决书“认定”义乌稻花香的“稻花香”商标是“驰名商标”。2008年12月22日,国家商评委做出了对义乌稻花香商标予以维持的裁定。
对商评委的这个裁定,湖北稻花香认为无法接受,遂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争议裁定行政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商评委在进行被诉答辩时,一并向法院提交了双方当事人的全部证据,其中就有这份判决书。2009年4月6日,湖北稻花香即针对这份可疑的判决书分别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书面反映情况,请求对营口市中院的判决书涉及的案件依法进行法律监督。2009年5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维持商评委作出的裁定,驳回湖北稻花香的起诉。6月15日,辽宁省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向营口市人民检察院出具一份情况说明,称经核实,义乌稻花香持有的(2007)营民三初字第174号民事判决书系伪造,该院从未审理过此案。
10月22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开庭审理了这起离奇的商标纠纷案。湖北稻花香向合议庭提出3个上诉请求:撤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9)一中行初字第503号行政判决书;撤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商评字(2008)第30068号《关于第1763593号“稻花香DAOHUAXIANG”商标争议裁定书》;责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重新就争议商标作出裁定。
而假判决书涉及的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的某庭长已于今年7月份被检方带走调查。该案目前已经进入司法程序。
11月25日,湖北稻花香诉浙江稻花香这件离奇的商标纠纷案在北京市高院终身落判。法院判决认为: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属于相同商标;商评委的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法院判决:撤销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的判决书;撤销商评委关于“关于第1763593号‘稻花香DAOHUAXIANG’商标争议裁定书”。这意味着,湖北稻花香与浙江稻花香历时8年之久的商标争议纠纷案终于尘埃落定。
化蝶: 稻花香商标的腾飞之路
如何以商标集群化推动企业发展提档升级?集团公司在使用“稻花香”品牌的同时,通过实行购买、合营等形式,使稻花香集团拥有更多的白酒品牌。目前,企业已基本形成以“稻花香”为龙头,以“清样”、“关公”、“楚瓶贡”、“屈原故里”、“昭君台”五大品牌为羽翼的优势品牌集群,通过整合商标资源,有效实现了企业整合和主业扩张。
如何以循环经济模式助推现代农业大发展?稻花香集团放大“稻花香”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使“稻花香”品牌广泛用于各领域,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白酒产业为龙头,向饮料产业延伸、向养殖业扩大、向有机肥料产业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公司与2万多农户签订6.4万亩甜玉米种植订单合同,每亩为农户直接增收近600元。企业投资兴建了利民生化项目,利用农副产品生产食用酒精,并利用酒糟、玉米浆下脚料为原料,年生产优质饲料15万吨,带动了全区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全国生猪输出大县(区)。
“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由于品牌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迅速壮大,企业的壮大又反哺了农村,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稻花香集团捐资380多万元建设自来水厂,解决了4万多农户用水;投入400多万元对柏临河流域开展治理和美化,企业还直接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多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每年为农民提供收入1亿多元。
稻花香品牌自诞生以来,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从最初一个年产千吨白酒、销售收入300万元、利税10万元的小酒厂到现在年产白酒8万吨、湖北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稻花香的品牌价值扶摇直上,到2009年已达55.89亿元,稻花香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2个省300多个大中城市。2009年,公司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5亿大关,实现利税6亿元。开创了鄂酒品牌建设的新纪元,中国白酒界的航母即将起航。
 
启示一:“三个一工程”是三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蔡宏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成功的每一步都透出超人的商标战略智慧;“稻花香”是“一业一标”的典型,创造了一个产业辉煌的奇迹;“稻花香集团”是夷陵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企业,使龙泉镇成为远近闻名的酒乡。如果每个县都有这样“一业一标”的典型,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品牌支撑就会更加牢固。
启示二:驰名商标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商标战略的最高境界是创建驰名商标,因为她是企业的护身符,能使企业得到更宽泛的保护,也会给企业竞争带来更多的实惠。辽宁省那位老太婆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拥有的“稻花香”商标现在价值55个亿;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如果注册在先,“稻花香”也许是一件不错的农药商标;而浙江稻花香更没想到,一个商标官司竞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